这件事情讲起来非常奇特,据说刘彻曾亲自给霍去病送去了10车新鲜的肉。然而,霍去病却将这些肉一股脑地储藏了起来,直到这些肉完全腐烂,最终连士兵们也未能品尝到这些肉的滋味。直到26年后,人们才明白霍去病当时的这一决策究竟有多么深远的意义。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这段历史。
(一)卫青与卫子夫
要弄清楚这件事情的背景,我们得先提到两个人,一个是卫青,另一个是卫子夫。你可能会疑惑,这两位与刘彻送给霍去病的10车肉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?答案是,他们与这件事关系密切,甚至可以说,没有他们的影响,霍去病的名字根本无法进入刘彻的视野,更不用说有那10车肉的事了。
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吗?我慢慢给你道来。霍去病本是一个奴隶的私生子,母亲是宫中的一名女奴,父亲则是小吏。以当时的社会身份来看,他完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“下人”。然而,命运有时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,霍去病的母亲却有着极高的亲戚关系——她的姐姐正是卫子夫!大家都知道,卫子夫是刘彻最宠爱的妃子。俗话说: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,霍去病的情况正是最好的例证。
展开剩余79%得益于卫子夫的宠爱,霍去病的母亲地位迅速上升,甚至变成了贵族。霍去病也借此机会,摆脱了原有的低下身份,开始刻苦学习武艺。再加上舅舅卫青的帮助,霍去病最终得以进入军营,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然而,问题来了。军营中有那么多人才,舅舅卫青本身也是个军事能人,霍去病凭什么能引起刘彻的关注呢?
(二)刘彻对霍去病的期望
原来,这要归功于霍去病独特的战术风格。与舅舅卫青的传统战法不同,霍去病的指挥风格注重灵活多变,喜欢采取穿插和迂回的战术。这种独特的战术让他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屡屡取胜,匈奴人面对霍去病的这种非传统打法,常常感到束手无策,丧失了大量领土。你想,刘彻看到这样出色的战果,怎么可能不对霍去病产生关注?
除了战术,霍去病的言谈举止也很合刘彻的口味。据说有一次,刘彻对霍去病说:“我看好你,应该多读读兵书,将来定能大有作为。”然而霍去病对此并不以为意,他回应说,兵书不如实战经验重要。这番言辞让刘彻十分惊讶,并对霍去病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评价。
恰巧在那时,卫青的权力已经达到巅峰,刘彻也在暗中担心如何应对卫青的权力过大,万一卫青后来造反,局势会变得危险。而霍去病的崛起,无疑给了刘彻一个很好的机会,让他在掌控卫青的同时,也能逐渐扶植霍去病,使其成为更强大的军事力量。就这样,霍去病逐渐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更重的兵权,渐渐地,曾经在卫青身上发生的事情,竟也在霍去病身上重演了!
(三)一语道破
大家都知道“伴君如伴虎”这句话吧?霍去病的命运与卫青极为相似,他们俩为汉朝鞠躬尽瘁,奉献了自己的一切,然而最终却引起了刘彻的深深猜疑。刘彻认为,霍去病已经拥有了巨大的权力,如果他将来有所图谋,自己可能就会陷入绝境。与其坐等局势发展,不如主动采取措施,防患于未然。
于是,刘彻安排了那10车肉的事件。当霍去病准备出征时,刘彻特意命人将新鲜宰杀的肉送给他,表面看似关心备至,送上丰盛的食物。然而,霍去病立刻警觉到其中有蹊跷。毕竟,这种“好心”的举动从未出现过,而且挑选的时机也异常巧妙。霍去病心生疑虑,认为这背后定有阴谋。
于是,他决定将那10车肉存放在库房里,宣布没有他的指令,任何人不得动用这些肉。如果有人擅自行动,必定受到军法严惩。就这样,这些肉在库房中腐烂变质,最终连一口都未曾分给士兵。直到26年后,霍去病的决定才被揭示出来。
其中的原因一是霍去病不想让士兵养成挑剔的习惯,二是刘彻送肉的举动如果被霍去病公开分发给士兵,就有可能被扣上“以公肥私”的罪名。那时,刘彻如果指控他收买人心、图谋不轨,霍去病即使千口辩解,也无力脱身。毕竟,谁能保证霍去病能像卫青那样安然度过“巫蛊之祸”呢?
你觉得如何?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我们下期再见!
发布于:天津市